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管理>学校概况>办学理念> 详细内容

让书香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办特色学校,培养全面兼具特长的学生,是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味、增强学校生机活力、有效贯彻素质教育的举措。特色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特色是它的重要标志。

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系统的建立,需要学校内部各要素(学习、教学、教师、课程、管理)的功能整合,还需要学校外部的大力支持;是一种文化的浸染,要求学校全员(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有关的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种价值观念和学校氛围;是一种制度的建设,是一套策略的策划等等。它追求的是学校的全员参与和成长。因此,发展学校特色,通过各种载体加以有效整合,为学生的多彩活动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改进搭建平台,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定位:咬定青山不放松—— 扎根地方特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理念的载体,特色学校的创建,首先是特色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特色建设内容上的不同是相对的,不同之处是在项目活动的细节上或者发展的深度上有所差别。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独到的认识,形成独特的办学思想,形成“我需我有,我精我特”的特色学校。

创建特色项目,是以学校整体为单位,因此“认识、认可特色项目”是特色建设的起步点,为此,学校建立对话机制,搭建对话平台,把教师推上特色建设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查、座谈、征询、讨论、告知等途径,让全校教职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特色创建工作由认识到认可,再获得内部的高度统一。

本土化是一个地区异于其他地区的,具有特质的文化,具有较强的教育力、感召力,我校处于人文荟萃的李堡镇,走出了作家仲新平、储成剑、秦夕龙等。他们的作品扎根于美丽的乡土底层,描绘乡土文化,袒露赤子情怀,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李堡乃佛教圣地,曾有庙宇29座,现存的镇海寺、居士林古朴雄伟,宝象庄严,香客如流。纵观全镇,街市繁华、沃野青碧,景色宜人。这里迎来过许多文人墨客为李堡平添了不少文化神韵!日本高僧圆仁曾于公元839年从这里入唐;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这里为民构筑拦挡海潮的捍海大堤;明太子朱潜远来避难,深居泰山寺削发为僧;明末清初在此出现三大贤人为李堡赢得“三贤镇”的美誉;清顺治二年壮士缪景先率众抗清,用鲜血写下悲壮的诗篇;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长住南街老鹳楼写作。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李堡被国家列为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60个卫星镇的榜首,全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就在这里建成。她还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乡镇级文联,形成业余文艺创作的空前繁荣。李堡镇,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经济条件,欣欣向荣的农村新貌,这些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为我们开发文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资源。

在充分考虑本校的地理人文信息、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调研把“小雨点”文学活动作为学校办学特色项目。事实论证,“小雨点”文学活动的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不但强化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化建设,而且拓宽了办学的新路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思路:立根原在破岩中——打造书香校园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多方面,其中学校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有了书籍就意味着阅读。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缺失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教师,将永远是一个平庸的教师。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地向着英雄人物学习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了强化“小雨点”文学活动特色教育,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中层干部、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教导处牵头、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具体落实、大队部积极配合、所有学生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组织保障,确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任务,引导师生确立读书新理念。教师把读书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工作的过程,学生把读书看作是学习的过程,两者一样要求,一样检查,一样落实,使读书学习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做到读书、学习工作化。

与此同时在全校倡导整体读书,注重师生的合作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在学校特色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读书竞赛活动)中,师生人人参加,增强读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班利用每天晨读时间组织“每日诵经典”的活动;中午三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辅导老师到班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班级为单位逢双周上阅读课,进行经典、校本教材等的阅读学习;每周一“记”,低年级使用方格本写话,中高年级每位学生要做到每周写日记一篇以上,每个班级按学生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这是最好的方法。我校精心挑选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坚守讲台》、《不跪着教书》、《教育的使命》、《不做教书匠》、《给教师的心灵鸡汤》、《守望教育》等近百种优秀书籍向全体教师推荐。在教师中开展学习“五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文章;每周记一次学习笔记;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许多教师纷纷挤时间去图书馆读书,在图书馆或办公室摘记,在电脑上敲出自己的心得;很多老师还在校园网站开设个人博客,将自己的心得、感悟与大家分享。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习惯,成为教师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位教师都逐渐建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更好地推进了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以活动丰盈学校办学特色。全校师生在彼此诚信的基础上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整合,相互补充,发挥整体优势,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核心,提出活动型单位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以此带动学校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我读书,我快乐”、“与好书为伴,与文明同行”、“热爱英雄人物,学做中国英雄”等主题读书节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利用集体晨会,举行读书节开幕式。建全班级图书角,在楼道布置阅读心语和名言,让校园处处飘溢书香,营造的书香环境。各班每月更新图书,举行全校性的 “书香班级”的环境布置评比。正常开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安排借阅程序。充实班级图书角,完善班级图书借阅管理制度,让图书真正流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开展“一分钟演讲”、“古诗文诵读会”、“故事会”和“感恩主题诗文颂”等活动,以此通过激趣、导读、导思进而达到导行、导写,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热爱读书;让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从而使广大学生享受快乐阅读,享受快乐生活,努力在生活中形成阅读的习惯。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奠定亮丽的人生底色,以坚实的阅读实践践行“文化浸润,内涵发展”的办校方略。通过高品质、日常化的阅读行为,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校园,让博学和睿智充盈校园,让师生的生命在阅读中放飞。

大家感到多读一本好书,多得一份经验,多增一份智慧,多添一份力量,多享一份幸福;大家在读中学、读中教,与书为友,童心永存、激情永葆,开展“小雨点”文学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机。从而让“读书”成为我校的一个特色活动,让我们的校园书香四溢。

三、行动:千磨万击还坚劲——贯通学科教学

课题驱动,是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有力途径。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特色成效?我校提出“深度参与”的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围绕学校主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组织申报子课题,申报班级微型课题进行研究,为教师搭建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研发校本课程资源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探索切入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者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要保证新课程的成功实施,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为前提。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文学教育,除了深入持久地围绕办学特色开展各项活动,就必须研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因此我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围绕我校的办学特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富有丁所小学特色的文学活动校本教材。以各年级语文老师为主,结合本年级特点,从阅读指导、言语交际、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编写本年级的“文学活动”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明确了授课对象,着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了解李堡人文信息和李堡文化,使学生在经历情感熏染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及欣赏、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启发学生优质的思维,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静化学生浮燥的心灵,滋养学生活泼的性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充分体现了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建立了健全的组织,进行优化管理和科学考评。教材编好后,必须在年级间交流探讨、修改完善,最后才汇编成册,在全校全面使用。学校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作文序列指导讲座视频拍摄。在运用的过程中,创新学校特色教育建设。这个过程,是教师在特色建设中经验、反思、成果的积累和转化,也使得特色建设得到了深化、促进和提高。

“小雨点”文学活动的扎实开展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点体现。多年来,我校“小雨点”文学活动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学校文学活动蓬勃开展。每周开展一次文学活动,分阶段进行辅导。在进行辅导之前,教师们必须先进行集体备课,才能走进课堂。并经常开展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听作文教学公开课,开展文学活动沙龙,针对如何指导学生习作作经验交流与研讨等等。在辅导中,我校构建了“提早起步训练”的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教学,“识、读、记、写结合”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写作、修改、指导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等等,为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还经常开展活动,让社团成员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持久的写作兴趣。举办校作文竞赛,红领巾广播站优秀习作展播,习作见诸于黑板报、橱窗、大队报等等。各班坚持每月报送一篇优质稿件到文学社中心组,以确保文学社刊按时出版,并积极向各类省市级刊物积极投稿,为学生提供发展文学特长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特色项目的建设是一项工程,要让这项工程顺利进行,靠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它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我校将特色项目建设和学校教学工作、少先队活动、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齐抓共管。在创建特色过程中,我校还充分挖掘社会、家庭教育和校园活动资源,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将特色教育融合于作文教学、地方课程之中,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自主写作、写法迁移等提到重要位置。比如:在数学课程中设置“写数学日记”、“数学应用设计方案”,自然课程中设置“观察日记”、“实验作文”,美术课程中设置“绘画作文”、“绘画日记”等;挖掘语文教材中潜在的作文训练资源,对课文中作者没有表白的地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作、续写等。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家校通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向家长授课,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开展“建设家庭小书房”、“双思”教育、“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家庭调查访问,切身体验、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丰富写作的源泉。家校合作的成功,实现了我们面向全体、兼顾特长培养的夙愿,也形成了学校特有的训练体系。

四、价值:任尔东西南北风——师生共赢成长

特色项目建设的有效开展,使得我校全体师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大大提升,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历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学生习作发表数百篇,参加县以上作文竞赛或征文比赛多次获组织奖,百人次获等级奖。学校校刊《摇篮》是弘扬丁所小学办学特色的窗口,是展现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快乐舞台,也是发挥同学们的写作特长、繁荣丁所小学校园文化的平台。近年来,共印发校刊50期,深受师生家长的好评。学校还把《文学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组织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弘扬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得这一特色活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校本化。特色的建设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丰富了课余生活,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培养了文学新人,成为提高师生素质的重要平台。

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师生得到较大发展,而且对我校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和谐发展。学校连续十多年被评为“质量优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禀赋,每个人的思维、智力和才能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每个人都能取得属于他自己的发展成就。所以,我校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拓展建设渠道,丰富实践载体,努力创造一片合适的土壤,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提供丰富的滋养。

让书香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