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孩子心声> 详细内容

浅谈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3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寒假前后,周边地区接连发生了几起中学生自行轻生的事故,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正值花季的初中生,为什么会做出那样令人惋惜的行为?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心理脆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作为家长,平时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接下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现。抗挫折差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表现出来,家长要能及时发现和引导,不能等到悲剧酿成时后悔莫及。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因此,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留意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2.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批评和失败;3.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或怨天尤人;4.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5.不敢承认错误,总是推卸责任。当孩子有以上的表现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其次,家长需要分析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孩子个体因素,第二是家庭教育氛围。

孩子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有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做什么事非得追求完美;有些孩子对自己比较放松,做事往往不能坚持到底,或者敷衍了事。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给孩子提要求,切不可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困住。

家庭教育氛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家长自身,一个是家庭教育理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通过观察,常常模仿家长学习如何对待失败与挫折。有的家长自身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喜怒无常,这无形中也影响了孩子。这是其一。其二,不少家庭的教育理念是“学习第一”,因而事无巨细地帮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这样的孩子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缺乏自理能力,到了初中就会产生心理负担。当然,持“学习第一”理念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要求较高。当孩子失败时,家长会用消极的方式去否定孩子,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却又没有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负面情绪疏导。于是,孩子出现了输不起、挫折容忍力差的状况。

最后,家长需要掌握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法。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笑着面对挫折呢?

第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比如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设定一些跳一跳就够得到的目标,让孩子充满信心去完成,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第二,家长以身作则,带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家长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分析,积极处理。等到孩子自己遭遇失败时,家长要引导其乐观地面对,鼓励孩子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困难。

第三,树立合适的家庭教育理念。不当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导致孩子脆弱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父母对孩子的爱的包裹和爱的缺失,都易造成孩子脆弱心理,从而导致抗挫折能力差。有些父母对孩子非常娇惯,帮孩子安排好一切事情,这样,孩子独立面对生活,遇到打击和挫折时,就会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应付能力。有些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让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转折点独自面对生命中的打击和伤痛。没有成人的心理引导和关心,最终可能会酿成灾难。所以,家长要找寻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理念,把握好爱的度。

以上就是我对“怎样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这一问题的看法。家长首先要能够通过孩子的日常表现判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接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最后“对症下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